|
读书这件事,古往今来都很看重。既有博尔赫斯说,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。也有陈继儒先生说,闭门即是深山,读书随处乐土。对于我们写字的人来说,“先文后墨”,虽然不能仅以看书多少来衡量智识的总量,但读书确实是很重要的精神来源,也是构成人整体见识涵养的一部分。暄桐教室把读书作为日课之一,这次首选出50本,是在暄桐学习的必读书目,以后将逐一分享给大家。9 L. z$ d* T, O
7 z6 A' P7 g! |7 T, x
* y1 q8 K2 C8 Y$ N& Z; _5 E6 f3 X
7 h. }; z4 F5 L" }, H 暄桐教室推荐:《中国书法理论体系》:一本书,让你理清中国的书法体系 作者:熊秉明
/ o: F9 Z+ f- Q/ j/ P % i5 X( _# w/ j2 c* }9 Y: R
面对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,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疑问:它美吗?它美在哪里?要依据什么来评判它是美的?如果你想看得懂书法,了解书法美在哪里,那么十分推荐熊秉明先生的这本《中国书法理论体系》。" f5 c% n7 ?" b; y8 q7 J$ q5 I
9 W! n) r+ Q& E5 ]" p
我们东方的传统文化,有一个很大的优势——包容,广大,但同时的,它也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:条理不清晰,容易含糊。熊秉明先生在此基础上,尝试对中国的书法理论进行梳理,且归出六种分类:( C- Z0 }; |& Z. Y. r
0 ?5 i6 T+ h9 C3 ~) B
1、最早为书法找到美的依据的,是自然的美,也就是书中所说的“喻物派”。古人尝试以自然来比拟书法,比如“横如千里之振云”“点如高山之坠石”。
* B5 T; p( T9 \
6 s N9 A6 I4 R0 R* ` 2、在借着自然美来描写书法美的基础上,再进一步,古人看到了书法的美来自于一种造型的秩序与法则,也就是书法中更为抽象的造型规律,这被熊秉明先生归纳为“纯造型的美”。最为突出的是唐四家中的欧阳询,他的《九成宫醴泉铭》,便是在谨严的秩序中,达到了一种高度敏锐的美。
: c8 Y' U3 o. B5 q) d1 a $ U- u6 [% _( i I1 X. [: t
3、书法不只满足于技术派的造型美,它势必要关乎人的内心,于是,出现了“抒情派”。唐代的韩愈甚至认为应当把“情”放在首位,这其中以唐代书家张旭最为有名,他在酒后写下的草书,被认为是千年来生命最酣畅、最有创造力的书法作品。到了宋代,书法从“尚法”走向了“尚意”,也是遵循这样的道路,就像苏轼那句:诗不求工,字不求奇,天真烂漫是吾师。0 l* a6 ]# X! \: Z' C
& |8 F5 ~7 o0 i4 B5 a
4、抒情派之外,有一个更大的角度:把书法放到社会背景中去考量,将“人格”赋予到书法之上,这便是“伦理派”。就像柳公权说的,“心正则笔正”,到了明代的项穆,更是说“人正则书正”。- c( @+ @8 F/ {( s# e+ Q2 L
& M. {4 x: J0 o+ V) j( |0 I
5、无论书法,还是艺术作品,有人为努力的一面,也有自然性情流露的一面,这便是“天然派”。这和道家的理念相吻合,顺应自己的天性,放下情绪,进入一种平淡天然的状态,让书法自然流露。% V& N& q# h" A- S$ g
. v- J+ ?4 G0 j) L) P
6、最后一种分类,是“佛教与书法”。它涉及到佛经的抄写,造像题记,摩崖,历史上那些和佛教有关的书家,比如智永、怀仁等,也有在佛教影响下的书法的风格。书中特别提到了《泰山经石峪金刚经》,刻在泰山岩石上的字,历经风雨侵蚀,溪水冲刷,千余年后,几乎成为了人工与自然合作的作品。书中对六种派别的分类,以此作为归结,也是升华。% @ s$ w2 M. n, i" x( g
; A, G- W4 y% u% G
日课之外,如果你想对书法有进一步的了解,那么暄桐推荐这本书,看起来会十分受益。
! W& R5 t. g. J8 r* b- n
/ i1 A0 U* s m; C4 m 暄桐好句子,书里的这些话,值得一读再读!
; R( w i Q" O( R
) n$ C% Y2 `. {4 [2 B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