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复旦-华盛顿大学EMBA 二十年20人丨李翔: "九字法则"解锁跨文化沟通
2 F1 U& g8 @4 k: _ 4 p. {8 E J. l6 F4 L- X' z
在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英国伦敦的全球总部,李翔结束了居家隔离返回岗位。越洋采访通话中,我们感受到回归正常工作节奏的李翔,声音透露着饱满的情绪。
, s# c. U" m" W% E3 o, K, g " l' U+ \/ T! z* u& p
对话开场他就回忆起十年前申请复旦大学-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时的面试场景,他当时跟面试官开玩笑说道,自己在上海的西南角完成了本科,现在想到东北角来看看。而李翔正如他的名字一样,自上海出发,翱翔于天南地北。
; R l/ K2 l. M/ C 0 s8 _# S7 K8 _: e0 _/ e
+ I' d! e! \) j& G
6 @2 w2 {" f5 ~" A( s
李翔 Leslie Li
o: B- {( a! o/ u
0 _% x" D& N+ |" J' Z) N 阿斯利康 国际区域财务BP总监
4 C3 f: P# |+ [- A, \ - d1 X$ l2 Y6 O4 \
2012年,李翔在阿斯利康负责中国和亚太研发领域的财务管理。当时公司研发业务即将扩张升级,他打算提升自我来适应公司发展,在直属上司的强烈推荐下,他选择了复旦大学-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深造。; u* Y4 g: r: e2 V% j
# Y. P( R' h& @. n
这段求学经历让李翔在财务视角的基础上,学会从更高的公司战略层次出发,以扎实的财务分析、规划来服务于战略决策,而价值链重构这样的课程竟然在工作中很快派上用场。在融入和实践EMBA学习的工作过程中,李翔走遍东南亚,陆续担任过新加坡、中国台湾、菲律宾、印尼等区域市场的CFO。
& r r& y7 V* @
3 K9 o4 S+ z$ s" {1 P& b* \+ C 目前他常驻英国,是阿斯利康最核心的国际区域财务团队的成员之一。作为国际区域财务BP总监,他负责财务规划、分析和决策支持,对阿斯利康在亚太、中东、非洲、中亚、拉美等地上百亿美元的多元化业务提供支持。
& S- l& A: P7 T ' w& w- |+ p. {) w
在跨国企业里协调如此广阔的区域业务,必然需要高超的全球化运营管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。在此次采访中,李翔将他这十年间穿梭各国,融入当地所积累的实战经验和盘托出。
( C6 z1 L6 L" {- X1 ?) `; w9 A
$ p' g0 f6 q* U) H" O2 G! x 全球化运营:“入乡随俗”守正致远
. B: W) r* ~ y7 ?2 d. I7 @( i' }
/ S4 I: u/ m+ h( m4 | 最近十年,李翔在阿斯利康这样一个典型的全球化公司里从事财务管理工作,针对各区域市场特性“对症下药”。在他看来,在中国、东南亚、欧美不同的市场规则体系下,企业进行全球化运营的时候必须“入乡随俗”,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,才有可能稳扎稳打赢得市场。
7 X! w) ?7 Q* w* K$ |% Y 4 N/ I% |8 z: F4 z" g: Q! @. ~
欧美的法律和市场规则都已经非常成熟完备,李翔的经验是:国外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的时候,需要迅速熟悉和理解这一整套庞杂的规则体系,在规则体系内去想办法解决问题,千万别耍小聪明想要去钻空子绕过规则,或者奢望能搞定“绿色通道”。
- g; H, v2 `( n) I, ` . ?( o( |! B Z% q% x9 ^
东南亚国家的市场情况比较复杂,一方面效仿欧美建立了一整套法律和行政体系。另一方面,在政策的具体执行环节上,又会涉及到一些不确定因素。李翔说,该走的流程你必须要按规矩去走,与此同时,再想办法在规则体系里寻找解决方案。
" w# x0 \* t9 ?7 q * |1 g W2 @7 K8 C$ _
中国企业在进入陌生市场初期,通常会找当地合作伙伴组建合资公司来加快融入市场。针对这种模式,李翔提醒说,企业也必须尽快搞懂当地市场规则,不能过于依赖当地合作伙伴,否则核心资源和收益永远都在对方手里,越往后走越被动。
$ N+ t+ J2 I( O" f1 u
; \" M% ~0 J& w8 s9 D 跨文化沟通“九字法则”:看仔细、问明白、说到位2 `3 O2 @' l6 T8 M
0 o4 q5 ]3 q/ K4 s1 ^5 A. C. K
在跨国企业工作,李翔每天与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沟通,国际区域财务团队中就有来自哥斯达黎加、波兰、日本、英国等地的员工。李翔说到管理,大家都强调说领导力,在他看来领导力就是有效影响别人的能力。在跨国企业里,要想提升领导力,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跨文化沟通。
( m% g* }9 h' h5 k' k3 \" [) f( ~
3 y: Y" ?# O' q, i 那么,怎么去做好跨文化沟通呢?李翔这十多年积累的经验,可以用“看仔细、问明白、说到位”九个字来总结。
+ y5 v2 b3 N3 i# S j n, B 0 T7 ~+ U. n( k, S
看仔细
. K# S/ P; D! X8 p/ g- {# F* D 2 d4 ~3 z# w0 G& Y l6 z
“看仔细”是指要去仔细观察、了解需要沟通的利益相关者的文化背景、过往工作经历,这样才能帮你准确判断他的真实立场和意图,理解他的出发点。李翔身边一个同样是负责欧洲区财务工作的同事是土耳其人,她最近在各种讨论中不断强调通胀的影响。这其实是因为土耳其陷入恶性通胀,今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接近80%,所以这位同事非常希望向总部强调通胀的威胁,提前考虑土耳其等地应对通胀的措施。
0 s9 R0 @% [ l1 `) i: |3 U
( R+ I. I3 S. K 问明白
+ h* s. ]% N+ \6 O6 h# |, _, r; c - n7 ~( K1 T4 J _* \; f
“问明白”是指要积极主动地去找各个利益相关者,问明白对方最近的核心工作和需求是什么,这样才能找到双方在业务上的交集,寻求协同与合作。李翔目前在伦敦总部,就需要花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找各级管理者“问明白”。
9 x, w- m! g* r& j% l9 s! E) C" ` : [% n" C1 q% V# \
说到位
( F, T( {. C/ E3 D V } q/ i5 w+ P4 ]$ a
“说到位”是指在沟通中一定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到位,千万不要像在国内那样讲究“点到为止”,让对方去自行领会。李翔说,这可能是中国人刚进入跨国企业的时候最容易踩的坑——不习惯直接表达意见,尤其是反对意见。问题是跨国企业里员工间文化差异太大,你不能指望别人能猜出你的言外之意。+ i u5 W1 P+ f# a& C3 E0 g
; T" d' d1 i3 [( j8 E" P: M: ~
解锁这三个跨文化沟通技巧,就能应对跨国企业大部分工作上的问题了。不过李翔建议继续向前一步,主动融入当地社区和文化,否则在一个地方待再久,你也还是个“老外”。李翔自己习惯从美食美酒入手开始了解当地文化,在他看来,与一个人的交往中如果没有饮食的“烟火气”,总会显得有点单调和枯燥。
, M! k& }! @/ A1 |+ s
+ l& m( R9 E# J1 z' [8 V+ R
y' |8 ^- @/ }1 s$ d/ z. m 8 ]5 u: S- I# b& Q5 _6 p ?+ q
要融入当地社区,就千万别给自己设限,要主动去尝试未知事物。原本在国内号称“永不开车”的李翔,目前就正在伦敦学车考驾照——在英国打车不像国内这么方便,尤其是长途,曾经拒绝开车的李翔为了畅游英国各地,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号称全球最难驾照的学习。2 O6 N* c$ M8 [; [% `- D
- O2 Y# [$ u6 z! Q/ Z
另一个零距离感受文化底蕴的窍门是,主动与当地人交朋友,李翔建议不要把社交圈限定在公司里,因为在欧美大家工作和生活分的其实很清晰。他自己的经验,是可以从居住的公寓、社区里“走出去”,去跟周边的人多交流互动。李翔在伦敦的一个好朋友是女儿同学的爸爸,而在吉隆坡的很多好友,都是通过公寓所在社区内各种活动结识的。4 C% `. T7 E2 X9 F6 g# z$ H
$ g: H3 K. [; M8 `/ P. @
在跨国企业工作很可能频繁更换驻地,李翔不认为这是“颠沛流离”,相反他觉得行万里路、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就是一件美事。李翔戏言说,自己甚至考虑退休后搬到马来西亚的槟城去养老,当地70%以上居民是华人,且祖上大多来自广东福建,美食文化很对他的胃口。
1 W: V$ M4 P+ U! ? & u& z- z' d) s# Z" n$ i
忆峥嵘岁月:沉迷学习,全班“大撞衫”
) |5 O& i) U8 U, F7 l" L 5 s! Z* O4 m1 w- _' O. S( n
回忆EMBA项目,李翔觉得除了从教授们言传身教中获得系统的管理能力提升之外,最大的收获是与50多名来自各行业的精英一起度过两年的求学之旅,从此有了自己的“超豪华后援天团”。$ |2 O/ ]# {' }- o3 a
8 U( @: s' H- F2 l2 Z, M% N
李翔说,班上50多名同学来自各行各业,处于各个管理层级,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行业的底层逻辑和个人的管理实战经验,让大家受益良多。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堂关于并购谈判的课程,两个来自工程行业的同学上台进行谈判演练,当谈到一个关键问题的时候,两人相视一笑互相递个眼色,然后跟大家解释说有些细节问题要私下沟通,不方便公开讨论。
" q: n( r% }, { / p% F. M+ u4 \1 s! @! w
这让做财务出身的李翔意识到,当管理实践中遇到一些难题时,除了“桌面”上的显性因素之外,还有行业内重要的底层逻辑,这些是外行人很难认知清楚的。幸运的是,50多位同学,让他理解了更多行业的逻辑与规则。18个月的同窗经历,让彼此建立了深厚情谊。
, t. ~7 }1 s6 Z" P8 B( Z- R 7 K5 D. E; }5 U
4 I' \- _# w7 }; a- O& V6 O
- }5 @: X, n1 i( Z6 I, F: i 他们一起熬过夜。在项目后期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校区奥林商学院上课的时候,他们把驻地四楼的酒吧当成了集体“沉迷学习”的另类自习室。每晚他们都会聚在酒吧里,一边喝着红酒吃着坚果,一边捧着讲义敲着键盘,讨论当天的课程和作业。. o& ?$ K! k3 r& H) \
. o9 s) T9 H: m' l b
他们一起搞过怪。讲授公司金融课程的教授,每天上课都穿格子衬衫,同学们就决定给他个惊喜。于是在最后一堂课上,教授一走进教室就开怀大笑了——台下全班居然大撞衫,跟他一样都穿上了格子衬衫。
# Y4 \' a, L* P( w9 i$ e
) \2 X9 d+ x# x4 z1 g# @$ ] 他们熟悉彼此的绝招与“黑料”。比如李翔的绝招就是“有图有真相”,当同学们聊起某件事、某个人的时候,他总能立马翻出一张当时的照片来。李翔也自曝黑料:在课堂发言的时候,他本来是想表达口口相传(word of mouth),谁知道脱口而出的是居然是mouth to mouth(嘴对嘴),引得全班哄堂大笑,这句话后来也成为同学们调侃他的老梗。
, I8 [4 y6 X* u8 Y8 B( O6 h
% S# s8 M3 k2 Q8 q5 O 毕业之后,他们成为了彼此事业和生活上最坚定的“后援天团”。李翔说,这些年一旦自己遇到棘手的问题,会很自然地想起请同学来支招。' j3 H1 c9 M9 A% u
7 X) M* {& M2 G1 `+ g" z% Y& H
0 p& ^. ~: P$ {# e% b4 Q' J( x& z) j ) A, O; f( X3 f+ |6 U( a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