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、乙肝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发病率高达70%
5 A+ D; M( ~$ z) f' a& k. N7 r" p: u) P) F3 f: d
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,临床上以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。由于门脉压力的升高导致脾脏血液回流受阻,脾脏淤血肿大,继而发生脾功能亢进,表现为脾脏肿大,血中一种或数种血细胞成分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则相应增生,脾切除后血像正常或接近正常症状缓解。脾亢的有效治疗是肝硬化治疗的重要措施,可使外周血细胞的减少得以不同程度的改善,从而保证了各种治疗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。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,通常合并继发性脾亢,其发生率为15%~70%[1]。
% q3 i- o0 s; f: B$ J, Q
8 z4 p! L( \3 C& _& c, U 二、乙肝肝硬化伴脾亢的发病机制复杂,临床缺少有效治疗药物
/ B) w; w8 E0 t
, b- a j! j/ m2 c+ a8 | 肝硬化门静脉回流障碍是导致脾亢的始动因素,脾源性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通过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,引起肝损伤、肝纤维化并抑制肝再生,硬化的肝脏通过释放趋化因子等途径进入体循环,引起脾细胞的激活和迁移,进一步加重了肝脏的损伤。肝-脾轴这一通路也许是未来非手术治疗肝硬化及脾亢的重要靶点。8 X2 J& K+ S8 V1 L& z5 i
4 P% o2 O: {6 N 有关脾功能亢进(hypersplenism)的发病机制总结如下[2-3]:$ A- \$ h S# b( a
$ ^, X0 r8 i0 E' Z [3 c
/ o% D7 B, P8 D" _1 f9 F
& w1 A( a F$ j7 m; \) I8 F 脾脏阻留学说:门静脉高压形成后,脾淤血肿大,体积可升高8~10倍,脾血循环中血细胞数量显著提高,可升高至正常范围的5.5~20.0倍,因此将更多的血细胞阻留在脾内,脾脏内的葡萄糖过度消耗,pH值降低,导致血细胞更容易被巨噬细胞破坏。+ B6 v$ F8 Z" L2 v8 h
5 I7 Y: y( n$ B1 c, b 体液抑制学说:据报道,脾亢患者体内与血细胞减少相关的体液因子至少有30种,一方面降低血细胞的生成,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、促血小板生成素等合成减少,引起血细胞减少,另一方面增加血细胞破坏。
' D- o* a, W- [( n9 G$ i) Q& }" d4 e) X, E+ {
自身免疫学说: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,脾亢时可能会增加抗血细胞抗体。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通过与血小板糖蛋白相结合,介导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。0 v: r, w2 |' d
7 K# H) }0 r( i5 m$ v
针对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,临床普遍以外科手术、介入等为主要治疗方案,包括脾切除术、脾动脉栓塞术、脾脏射频消融术等。脾功能亢进目前的治疗手段有限,并存在各种风险及推广的限制,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。
w$ T+ Y$ J% M$ I) u! N j; f0 c; s1 R- |, Z+ T9 p
三、强肝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脾亢疗效确切,能改善患者门静脉内径、脾脏厚度、脾脏长度/ L$ J& r9 F2 h4 U3 Z& q. ~
# ~& e, H, G: T( W 0 n$ Q; }% y$ p
i1 x4 ]7 c/ _7 L- @5 e, e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