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近日,“2022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”评选活动入选成果揭晓。武汉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兰晓莉教授团队研究成果《靶向黑色素正电子分子影像探针18F-PFPN的研发及临床转化》、病理科聂秀教授团队研究成果《新冠肺炎终末期人体多器官病理及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》入选。3 s8 }: f$ L1 K7 v. z" b" R
/ [0 Q* V1 A; }% l
据悉,近3年来武汉协和医院共有6项成果入选“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”,充分彰显了武汉协和医院在医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。9 J9 x: b6 Z7 P& j7 q% q
+ V/ {) V% N: `2 m% C7 J
靶向黑色素正电子分子影像探针18F-PFPN的研发及临床转化9 @6 H( m! r! T! L% b
N- a1 A( @+ X4 B9 t
主要完成人:兰晓莉、张晓、盖永康
; j" H5 _9 R# m+ h: p $ J# U) I) @0 [+ {) Q1 q
9 ^1 t( s4 S3 ~$ X; k& z! B
; `7 \. C" @7 t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8F-PFPN PET显像分期,探测病灶数量远远多于常规影像18F-FDG显像(212 vs. 43;蓝色箭头指向被18F-FDG遗漏的病灶)* k, ]4 y7 i4 [/ T& {2 z0 I6 U9 {
+ X4 V$ H6 t2 Z* O% q 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,发病率逐年上升,死亡率居高不下,早期精准诊断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。团队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黑色素的分子影像探针18F-PFPN,通过PET显像既能在早期发现微小黑色素瘤原发及转移灶,又能特异鉴别炎性 病灶,显著提高了黑色素瘤的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,比常用的18F-FDG显像提高75%的病灶检出率,为临床决策提供 精准依据,造福广大黑色素瘤患者。9 y6 J, L% f# |/ i# P3 N; f* X! r
9 S* s$ j/ T( P$ l! m
新冠肺炎终末期人体多器官病理及分子病理机制的研究
- `! _" c4 s6 U, i, q
2 Z0 W- W7 l( f% X 主要完成人:聂秀、胡豫、夏家红: q+ e% W' P) _* Z; D7 N
1 }! t! U- k0 u$ d8 L
) p- @0 ~" h& @5 w0 Z$ L3 H, v0 ^
1 Y; _5 @2 V1 @$ |+ r! S/ [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,重症患者多,死亡率高,形势严峻。武汉协和医院团队主动请缨,获批率先开展全身多器官微创尸检临床病理分析,团队研究结果为填补国家诊疗方案“病理改变”空白作出重要贡献,发表于国内外系列顶级权威期刊。团队在全球首次系统阐述新冠肺炎终末期蛋白质变化全景图,揭示多器官损伤分子病理机制,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。
$ v1 z) H& L3 a" x% Q0 C + T, _8 Z+ a* O1 a
“2022年度华中科技大学重大学术进展”评选活动由校学术委员会主办,该活动自2017年启动以来,遵循公开、公平、公正及宁缺毋滥原则,立足于宣传华中科技大学具有原创性、引领性的学术成果,在兄弟院校及广大师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。此次入选的十项成果体现了学校坚持“四个面向”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、主动创新的科学传承,践行了新时代华中大“顶天立地、追求卓越”的办学理念,展现了学者不断超越自我、精益求精、求是进取、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。 |
|